(通讯员:赵辉)为进一步提升教师培训项目跟踪指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推动培训成果深度转化,提升项目跟踪指导实效,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于7月24日特邀请湖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副主任、中小学校长培训国家级专家库成员刘期锡,面向教师培训部及社会培训部全体项目负责人开展专题讲座。讲座以“训后跟踪指导的时代演进与创新路径”为主题,系统梳理了跟踪指导的发展脉络,提出了设计转型的核心策略,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权威展望。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相关负责人及项目团队全体成员参加学习。
讲座中,刘期锡根据自身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了训后跟踪指导的四个发展时代。他指出,2013-2015年为1.0时代,这一时期初步探索训后跟踪指导模式,奠定了基础;2016-2017 年进入2.0时代,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跟踪指导的方式方法;2018-2019年迈入3.0时代,跟踪指导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得到显著提升;2020年至今则处于4.0时代,随着时代发展和技术进步,训后跟踪指导更加注重精准化和个性化。
在跟踪指导的设计与思考方面,刘期锡强调了三个重要转变:一是从以我为主向以学员为主转变,切实关注学员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二是从关注共性向聚焦个性转变,精准把握每位学员的特点和问题;三是从单维向度向多维向度转变,全方位、多角度开展跟踪指导。他还阐述了跟踪指导的内在逻辑,即问题导向、行动导航,以学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引导学员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同时,跟踪指导必须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学习者个人工作经验与学习相结合,引导他们改善自身工作、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并以变革思维对自身工作进行反思。对于行动者建构与指导者建构之间差距的弥合,刘期锡提出,既要帮助学习者解决现实问题,更要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原理,引导学习者对原有实践建构进行解构和重构。
关于对跟踪指导深度开展的展望,刘期锡提出了四个方向。一是循证指导,以实证为依据,使跟踪指导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二是数智增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捕捉分析学员工作场景中的关键表现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提供切实可用的解决方案;三是促进孵化,通过指导制定改进计划、跟踪改进实践、帮助提炼改进经验,进一步促进成果孵化;四是助力生成,包括实践改进新行动、实践改进新经验、立德树人新理解和学校发展新样态。
此次讲座内容丰富、逻辑严谨,既有理论高度又具实操价值,为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项目团队提供了系统性框架与前瞻性指引。参训项目负责人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优化跟踪指导机制,强化数智技术应用,推动教师培训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助力教师培训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审读人:吴海涛,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