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前身可追溯到1903年创建的文华书院大学部,经过逾百年发展,现已成为教师队伍整齐稳定、研究方向布局合理、教学科研成果显著、综合排名居于全国前列的优势学科。本学位点于2000年获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批准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字学)和1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文艺学)。拥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研究平台1个。汉语言文学、汉语言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门课程获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017年本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行列。2021年入选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
本学位点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语言与文学均衡发展,整体优势较强。现代汉语语法、马列文论、民间故事学、现当代诗歌等研究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第二,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果丰富,尤其在中文教学信息化建设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数字人文实践中的“云上中文”平台构筑与应用》和《新文科背景下的中国语言文学类拔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2023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024年胡亚敏教授《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当代建构》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著作论文奖一等奖。第三,标志性科研成果突出。近年来先后推出了《邢福义文集》(13卷)、《王先霈文集》(8卷)、《刘守华故事学文集》(10卷)、“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形态研究丛书”等多套高质量学术成果。第四,优势平台明显。文学院是2个全国性学会(“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中国新文学学会”)的驻会单位;主办5种学术期刊,CSSCI收录刊物3种:《外国文学研究》《汉语学报》《华中学术》。第五,有人才培养国际化优势。通过创建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和刊物国际化,与美、英、法、俄等国家及地区的学术机构开展重大项目协同研究和联合培养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