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怀旧版
  • 首页
  • 中心概况
    1. 中心简介
    2. 现任领导
    3. 机构设置
    4. 发展历程
    5. 联系我们
  • 学历教育
    1. 网络教育
    2. 成人教育
    3. 自学考试
  • 同等学力申硕
    1. 新闻动态
    2. 通知公告
    3. 招生信息
    4. 专业介绍
    5. 教学管理
    6. 学习平台
    7. 规章制度
    8. 英语模拟测试
    9. 学习辅导中心
  • 非学历教育
    1. 教师培训
    2. 中南干训中心
    3. 湖北党政干部培训
    4. 全国党员培训基地
    5. 中南高师培训中心
    6. 社会培训部
  • 教育研究
    1.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 职业与继续教育
    3.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1. 理论学习
    2. 党员活动
    3. 廉政动态
    4. 工会工作
    5. 老干与统战
  • 首页
  • 中心概况
    • 返回
    • 中心简介
    • 现任领导
    • 机构设置
    • 发展历程
    • 联系我们
  • 学历教育
    • 返回
    • 网络教育
    • 成人教育
    • 自学考试
  • 同等学力申硕
    • 返回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招生信息
    • 专业介绍
    • 教学管理
    • 学习平台
    • 规章制度
    • 英语模拟测试
    • 学习辅导中心
  • 非学历教育
    • 返回
    • 教师培训
    • 中南干训中心
    • 湖北党政干部培训
    • 全国党员培训基地
    • 中南高师培训中心
    • 社会培训部
  • 教育研究
    • 返回
    •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 职业与继续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党群工作
    • 返回
    • 理论学习
    • 党员活动
    • 廉政动态
    • 工会工作
    • 老干与统战

专业介绍

  • 新闻动态
  • 通知公告
  • 招生信息
  • 专业介绍
  • 教学管理
  • 学习平台
  • 规章制度
  • 英语模拟测试
  • 学习辅导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同等学力申硕  -  专业介绍  -  工学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

发布时间:2025-07-25    发布者:门户网站管理员     浏览次数:


一、学院简介

计算机学院办学历史源于1984年数学系计算机软件专业,1992年计算机科学系独立建系,2012年成立计算机学院。学院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桂子山下、南湖之滨,拥有优秀的办学环境和软硬件条件。目前,计算机学院已发展成为专业设置齐全、办学特色鲜明、学科实力较强的工科学院。学院建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等四个系,建设有人工智能与智慧学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国家语言资源服务平台等研究平台,同时是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共建单位。学院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约1100人,其中本科生近800人,研究生近300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91人,其中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11人,副教授27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楚天学者(学子)、湖北省青年英才开发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入选者10余人。

计算机科学是ESI全球排名前1%学科,在“2024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列全国第59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和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授予权。在计算机应用、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研究方向已形成鲜明的特色,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在计算机领域国际权威会议和期刊上发表了众多高水平研究论文。是湖北省一级重点学科,是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等2个“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关键支撑学科。学院每年参与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年度十大网络用语发布”等活动受到央视新闻、光明网等主流媒体的报道,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学院与多所国外知名大学有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多次成功举办有较大影响的国际学术会议。

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导向,建立了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的人才培养方略,建设有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创新人才中心、华为俱乐部、苹果iOS俱乐部、机器人协会、ACM协会、信息安全协会等学生社团,与百度、小米、科大讯飞等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学生在学校人才培养最高奖--“校长奖”评选中获奖七次,在全国“挑战杯”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全国创业实践挑战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华为ICT大赛、世界(中国)机器人大赛、中国计算机设计大赛、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全国信息安全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重大赛事中获奖400余项。

学院积极整合资源,拓展渠道,已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合作交流的新局面。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选派多名学生访美学习;与日本神户大学深化合作,学生赴日访学活动获得日本樱花项目资助;连续三年选拔优秀研究生60 余人暑期赴香港教育实践,到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交流;每年还选派研究生参加“青年踏寻孔子行脚”活动,赴台湾清华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学习半年。此外,重视开展与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中外导师联合指导学生做研究与写论文,大力资助学生参加境外学术会议,多名学生获国际会议的最佳论文奖、旅行奖。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081200)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生应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风及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应掌握坚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并在下述至少一个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及研究前沿,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能够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方法、技术与工具从事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关键技术创新或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管理工作,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成为德、智、体综合素质较高的计算机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研究方向:

1.人工智能及教育应用

人工智能及教育应用是本校特色学科,研究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交叉融合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特色与优势:建有教育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10余个科研平台,不断开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研究新领域,获批国家自科基金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首个重大项目,在该领域立项数连续6年全国第一。有长江学者、青年长江等国家级人才,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获国家教学成果特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2.计算机软件

主要研究领域:智能算法、智能软件研发、软件系统开发及运维新技术等。特色与优势:针对复杂系统软件工程,提出多项创新性理论与方法,研究支持智能交互和智能推理的高效算法,在并发程序缺陷模式发现技术上实现关键性突破,开发小雅智能助手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教学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多项,在 IEEE TSE、ASE、ACM TOSEM等顶级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指导学生获得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金牌6块等。

3.计算机应用技术。

主要研究领域: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等。特色与优势:面向国家语言文字重大战略需求,建有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网络媒体中心,发展形成网络媒体语言监测研究领域,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在计算机视觉、生物信息学等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北省杰青等省级人才,主持国自科重点等国家级项目多项,获得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在 ACL、TIP、Bioinformatics等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70余篇。

4.计算机网络与安全

主要研究领域:网络与通信理论、密码学、隐私保护等。特色与优势:面向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致力于可靠通信核心领域中的纠错码技术、网络效用和优化算法等研究,专注解决新型网络空间安全中的群组加密体制、匿名认证与隐私保护等问题,产生多项创新性理论和技术突破,受邀在第八届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作特邀报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多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和自然科学奖,在ITIT、TDSC、TSC等顶级期刊和会议发表论文50余篇。

三、 招生对象

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术学位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申请人必须已获得学士学位并在获得学士学位后工作三年以上,或虽无学士学位但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者。已获得的学位为国(境)外学位的,必须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

四、联系方式

计算机学院学科建设与研究生办公室 027-67867207 许老师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道382号(华中师范大学南湖校区)南湖综合楼7楼  邮编:430079

上一篇:信息与通信工程0810

华中师范大学培训中心(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 鄂ICP备0503325号. zjy.ccnu.edu.cn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雄楚大街382号
邮政编码:430079 联系电话:027-67867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