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依托于华中师范大学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
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华中师范大学就开始新农药研发,1978年成为国内首批昆虫学硕士学位授权单位,1993年获批农药学硕士学位点,1997年昆虫学硕士学位点转设为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硕士学位点,1998年获批农药学博士点,2007年农药学被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019年获批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植物保护一级学科为依托,还建有绿色农药全国重点实验室(共建)、中国—斯里兰卡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共建)、智能生物传感技术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绿色农药与合成化学创新引智基地(国家 111 引智计划)、湖北省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农药残留与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平台、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湖北省农药与绿色化学合成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9个国家和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平台,拥有价值超过亿元的先进仪器设备。
本专业培养学制为3年。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主要涵盖农药学、农业昆虫与杀虫剂作用机制、植物病理学与杀菌剂作用机制三个学科方向,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学制分别为3年。学生需要完成公共必修课程、植物保护一级学科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获得学分。在此基础上,学生需要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植物保护教学实践。本专业的学位论文开题工作在第2学期末进行,中期检查工作在第4学期末进行,预答辩、盲评、答辩工作在第6学期末进行。学生按照学校相关规定完成学位论文答辩后方可申请农学学位。
本专业的培养过程采取系统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导师指导与专业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科学研究和实践相结合方式,贯彻统一要求,因材施教。落实导师“第一责任人”要求,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注重调动研究生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着重培养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开拓进取,勇于创新。